黑潮壯遊第七日 新社葛瑪蘭族采風錄
- happyedutime
- Oct 24, 2022
- 2 min read
Updated: Dec 10, 2022
離開港口部落的我們,重新踏上征程。繼續在黑潮隔壁的臺11 線公路前進。今日的阻力除了孩子已經離家七日,身心有些疲倦。我們還需要面對「淋雨一起走」的氣候。一到新社,天空就開始飄起雨來。孩子們看著飄下來的雨絲,一陣哀鴻。

不過學習的熱情還不錯,在葛瑪蘭族潘國祥老師的引導介紹下,我們開啟這一趟行旅所認識的第四個族群。一開始的「打招呼」就非常有慎終追遠的意義。取香蕉葉要朝向東方、祭祀要面向北方,讓我們看到一個族裔如何追尋祖先的來源。而在這塊狹長台11 線生存的葛瑪蘭族裔,仍然保留種稻、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的特色。只是在東海岸,原來葛瑪蘭人在宜蘭藉著四通八達的河川沼澤之利而大量使用舟楫的方便。在東海岸反而不便。

下午,孩子們迎著風雨,步行到香蕉絲工坊,來認識東海岸獨特的編織材料。也讓孩子體驗製作一件衣服的工序有多麼繁複。如果你也有那麼一間以香蕉絲製成的衣服,是否會很珍惜這件獨一無二的手工製服飾?
同時經歷了正名運動(新社葛瑪蘭族裔以前被當成阿美族),葛瑪蘭人更想恢復先人的許多傳統。透過學者的協助知道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著馬偕博士的文物,其中有一件葛瑪蘭新娘服飾。於是花蓮新社的葛瑪蘭族裔復振了香蕉絲編織這樣的傳統技藝來證明自己是葛瑪蘭人的後裔。會自己與後人正名。「生活就是文化」,孩子們在體驗香蕉絲編織的工序,也採集了屬於新社葛瑪蘭人的故事。期待孩子在這樣走讀踏查的過程中能更加認識在這塊土地裡多元文化碰撞下的美麗故事。
我們來看看孩子今天的手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