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讀花東報導紀實第三日&第四日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Oct 21, 2022
  • 1 min read

Updated: Dec 10, 2022


池上著名的秋收音樂祭即將來臨,金色的稻穗沿著伯朗大道隨風搖曳,來自不同地方的駐村藝術家,在這片美好的土地上盡情的創作,最後留下送給池上的禮物,而這些禮物正靜靜地躺在穀倉藝術館中。


地牛故事記錄著法籍安朔葉教授長期研究池上斷層,看著安教授的手繪筆記彷彿置身於斷層現場。行經玉長公路跨越那板塊教界處,池上活動斷層的潛移,逆斷層導致地面陷落產生大坡池,都是地牛所留下的故事。

池上的最後一天跟著邱大哥的腳步踏入農田,分享了這片土讓、水源、陽光和氣候才造就了今天池上的米,下午時分告別池上前往坐落於玉里的松浦米廠,米廠老闆娘的女兒帶著我們體驗一粒稻米粒的旅程,整天的行程透過土地與人的互動讓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封來自南安的明信片,開啟了我們一起去做某件事,也就是布農族口中的瓦拉米(Walami),其中日語發音為「蕨」,與當地的蕨類眾多不謀而合,走過蕨駐在所上尋找著黑熊的足跡,過去發生過南安小熊的事件,讓小熊回家的故事更觸動著我們的心。


地牛故事館&池上斷層 報導者:涵霈、奕澄、恩祈、語靖、宇豪、揚毅


穀倉藝術館-我眼裡的池上 報導者:姮妤、沅臻


小穀子的旅行-池上稻米與松浦米廠 報導者:品崴、蜜雅、士旂




瓦拉米步道 報導者:哲瑒

台灣黑熊教育館 報導者:雁喬、安渝、陳曦、晏誠、書孟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