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遇見歷史 浸水營古道 110.3.3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Mar 6, 2021
  • 8 min read

Updated: Mar 6, 2021

浸水營古道,所有穿越中央山脈中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西起屏東枋寮,東至台東大武,長15.9公里。自古以來,南部荷蘭人、漢人與原住民貿易,皆須經此通道,到後來的沈葆楨開山撫番、日本人鎮壓排灣族,也都是行經在這條路上。走進浸水營,想像當年所有需要穿越這條古道的人們的心境,孩子們也走進了歷史洪流之中。

 

報導者:守鎰

今天是來屏東壯遊的第二天,吃完早餐後, 我們走訪大漢林道。 大漢林道的第一站是位於7公里處。徐主任說, 以前的人想要指引同伴方向的時候, 會拔下一根樹枝 ,把樹梢的方向對準他走的方向, 讓他的同伴可以知道他往哪裡走。 老師還說,情人常常會用相思樹和九芎的樹枝來當指引對方的記號,來表示思念和恩愛。

接下來我們去了一個獵人爺爺的家,他家中的牆壁上掛了一些獵物骨頭, 徐主任說這個爺爺可以扛起120公斤的獵物。這兩個行程是第一階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東西。

第二段行程是走浸水營古道。原本我以為這就像在台南走路一樣簡單,畢竟只比上次多兩公里的路程,但是走了一陣子後就快崩潰了。下坡十分陡峭,濕滑不堪,沒有登山杖跟本撐不下去(謝謝校長出借)。

經過一段辛苦的路程後,地板終於變乾了,坡度也沒那麼陡了,但是腳卻因為剛剛辛苦的路變得很痛。

路途尾聲,雖然因為坡度陡降和長途跋涉所以很不舒服,但還是走完了全程,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報導者:可瀚 今天我們要走浸水營古道,路上有導覽老師為我們解說。進山時需要告知山神、祖靈祈求祂們保佑我們一切平安順利的完成我們的旅程,接下來就出發了!浸水營為什麼叫浸水營? 是因為在那邊終年潮濕,而這個古道也是從以前就有的道路,是古代的人在使用的道路。

今天因為我們很誠懇地做入山儀式,所以山神、祖靈送我們三個禮物:第一個我們看到藍腹鷴,第二個我們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一隻不怕人的山羌,第三個我們又遇到第二隻藍腹鷴,所以我想要感謝山神、祖靈,讓我們這些外來的漢人有那麼好的禮物和收穫。

報導者:芃卉/詩茜 今天早上去了很多地方,了解到原住民在山林間做記號的一些常識,原住民們為了防止迷路會做記號,如果是在戰爭裡,他們會把記號放在草內,好做掩飾,這樣就不會被敵人發現;如果是單純想記路,朋友能討論同一個植物,彼此講好。另外有一個是全台原住民通用的:草上如果被綁了一個結的話,表示那附近有危險!

我很記得大漢山,大漢山是那附近最高的山,那裡是個十字路口,下面有老牡丹社,左和右邊都有不同的東西,那裡是很多溪和河的水源源頭,是很重要的一座山,清朝時期時,他們稱為聖山,表示了這座山的重要性。

我們在能看到大漢山的地方停下,去了一位獵人的家,他很厲害,獵捕數百隻的獵物,家中有許多野獸骨頭,很酷。他有一隻狗,狗的其中一腳被捕獸夾夾到後截肢,但依舊可愛。

後來去了今日目標:浸水營古道,共有15.9公里,我們爬全程大約爬了6.5小時,從進去還要走一段路,才會到真正開始的地方。這古道是沈葆楨所修建的,也稱為南路,在走一小段路就到了廳洲界,當時是高雄廳和台東州的界線,現在是台東現和屏東縣的界線。我們是從屏東開始爬的,所以等於說我們已經跨線市了。我覺得這個古道有點難爬,雖然地面平緩有些石頭而已,但是因為天氣的關係所以地面溼滑而難行走。我總共跌倒了7次,而且每次都扭到,超級痛,可是在早期他們是赤腳走路,可見他們很辛苦。

最後只要看到吊橋、茶牙牙頓溪,就帶表示快要到了,這一次是我爬山最久的一天,透過爬古道讓我們了解歷史以及生活環境。我們全部人搭乘一輛卡車回程,就像在做碰碰車,很好玩,這種體驗從未有過。


報導者:以甯 前往浸水營古道的途中,仲文老師帶我們去探訪一位獵人,他的家裡裝飾了許多動物頭骨。雖然殘忍,但我學習到直接刺向動物的心臟,其實可以讓牠減少痛苦。我覺得獵人們就算必須狩獵,仍然想到動物的感受,這樣的想法很令人尊敬。

部落的人會用自然資源做記號,將樹葉頭擺在地上,再用石頭壓住,可以用來指方向。打結的樹葉代表地段不好、有危險、有陷阱。好朋友會講好擺放的植物,而情人 、夫妻會使用相思樹的枝葉。這是一個具有巧思的方法。

終於我們到達了浸水營古道,將近16公里的路程,我們走得很辛苦,每一步都是一個艱難的關卡,但和同學們互相扶持感覺很溫暖,我也體驗到友誼的可貴、到達終點的欣喜。

回到住宿,我拖著像鉛一樣重的腳、帶著滿滿的收穫進入夢鄉!

報導者:子華 今天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車上大漢山,老師在山上講了一些關於原住民的記號用法,排灣族會折下一段樹枝,然後把樹枝的末梢指向走的方向,但是其他有個部落卻相反。那麼,如果把一搓葉子綁在一起,就是指附近有危險。

接下來我們前往山上的一個小聚落,裡面有一個打過將數百隻的獵物的老人,對於排灣族來說一百隻獵物就是一坐山,所以這位老爺爺已經征服三座山了!

下午我們直接去走浸水營古道,這是一條15.9公里的古道,也是一條濕氣很重的古道,這裡之所以叫「浸水營」,正是因為這裡濕氣很重。此古道是清代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早期為原住民和漢人交易的路,之後日本人也有用此步道。古道很陡,在加上今天早上有下雨,所以一整條路都很濕滑,但是因為我們在出發前有好好的禱告,所以山神有保佑我們,一路平安,走了很久很久,久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全部人都筋疲力盡、疲憊不堪,但天皇不負人心苦,傍晚六點,終~~~~~~於~~~~~~~完成了!

晚餐我們吃一家叫「講蜜蜜」的店(店裡有養貓),這家店的雞肉醃漬的非常恰當,鹹味濃郁卻又不膩,粽子的口感恰到好處,非常完美。

吃完晚餐後,校長帶大家去泡湯,紓解一下爬山的腳部酸痛。溫泉很舒服,感謝校長願意花費自己的錢讓我們泡溫泉。

今天是第二天,明天還有更艱難的挑戰:阿朗壹古道,希望明天可以更進一步。

報導者:宥誠 今天是第二天,我們6:00就起床,要去「浸水營古道」。我們總共要走15.9公里,讓我覺得十分疲憊。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先去吃早餐,充飽體力,我把法國吐司夾培根和蛋夾在一起,口感酥脆香味濃郁,還有雖沒什麼味道卻意外很順口的稀飯,一口接一口。

我們一路上看了許多關於日治時期解說板,終於開始浸水營古道。在路程中還有好幾次都扭到腳,對我來說真的很痛,不過也見到很多珍稀動植物,像沿途的一堆小蘭花小巧精緻,非常可愛。還有看到野生的山羌和優雅藍腹鷴,這些以為只有在動物園才看得到的生物具然主動現身,而且還不太怕人,因此我覺得很幸運!

走了一陣子之後我們看到了不少的穿山甲洞,雖然全都沒有穿山甲。不過我也看到比我手和樹枝加起來還長的洞穴。其中我很害怕野豬出現,因為聽說他會到處亂撞人,幸好都沒有遇見。我的腳非常酸痛,不過當到終點時超有成就感,好像跑完全馬拉松,身心舒暢,疲憊感瞬間全無。

之後我們開車到吃「講蜜蜜」晚餐,那裡還有蔬菜粥和蘿蔔湯,只可惜由於我有吃中藥,所以無法吃蘿蔔,較為可惜。那裡還有貓和狗,狗很兇,貓卻很親人,讓我對貓有點改觀。後來我們就去泡溫泉,露天溫泉池旁然出現一隻蝙蝠!雖然沒拍到,但也給我不一樣的體驗。

報導者:旻軒

我們學習排灣族用樹枝來記得路,情人用相思樹( 猴不爬)、 九芎,如果有人藏得太明顯, 敵人就會知道你在哪裡。 也去拜訪一名很會狩獵的獵人,之後到清朝的營盤,最終今日的目標是走完浸水營古道。我們爬了15.9公里,中突還遇到山羌、藍腹鷴,藍腹鷴看起來像臭鼬,山羌看起來像小鹿。

之後去了金崙名叫「 講蜜蜜」的一家店,我吃的是有「魚」的風味餐,很嫩,但有很多刺。之後到了飯店,我們一同去泡溫泉,有公共溫泉、個人溫泉,我們還玩剪刀石頭布,看誰輸了誰就要下冰水。

報導者:睿治 雖然不是第一天,但可以說是最「刺激」的一天,今天基本上有一半都是浸泡在浸水營古道中,早上七點差不多就已經開始了,由於今天有大挑戰早餐也相對豐盛,我還順便帶了一顆地瓜 (/^▽^)/

之後我們沿路看看,了解到如果草上面有一個節,那就代表可能有陷阱/危險 ,或是他們如何表示自己往哪裡去,還有大漢山對南台灣有甚麼貢獻……等等。

接著就到我們的「登山入口」了+_+,到場後才發現比想像中的冷°﹏°(我穿三件外套),我們進行完入山儀式後就出發了~這裡霧多,濕氣重,所以在排灣族語中有一個「陰森的意思」。 而這一個古道有許多悲慘的歷史,完全不辜負這個名字,曾經有一些人在這條古道附近被X了,當自己一人的時候還真會覺得毛毛的。但這裡也有好的一面,這裡有保護,所以污染較少,植物得以大肆生長,所以生態也很豐富,光是今天就看到了山羌跟藍腹鷴,都是國寶,當你走在路上你還能聞到山豬吃芋頭的味道,保育可以說是非常有成果 (/^▽^)/ ,最後好不容易走完後你能充分體會到歷史的艱辛,算是很值得~

吃完晚餐後校長想說走了一天腳要泡一下,明天才可以繼續走,所以還「貼心」的贊助我們泡溫泉 (/^▽^)/ 這勞累的一天就在我們回到住宿時慢慢結束了~


報導者:恩宥 一大早天還沒亮,鳥兒還沒醒來,公雞也還在睡,我們早已收好行李,準備前往15.9公里的浸水營古道,因為我們今天要從屏東走到台東。 抵達登山口後,我們發現天氣比想像中的冷,因為海拔很高,幸好我有多帶外套。我們一路的像母雞帶小雞的ㄧ直往前走,濛濛的大霧,擋住了高大的山脈與美景,但是景色依然還是十分美麗。走一段路後,我們開始脫隊了,突然斜坡變得越來越陡,所以我的腳指要一直緊緊地壓著,讓我的腳趾變得很不舒服。 接著中午的時候我們走到了一個涼亭吃午餐,午餐是排灣族的阿姨,沈阿姨幫我們準備的,有兩顆粽子,和ㄧ顆蛋,很容易飽。吃飽後,我們繼續地往目標前進,但是正在前往目標時,我們大家的腳都酸了,鞋子和襪子也快壞了,十分地不舒服。但始終我們還是完成了。 晚上我們去泡溫泉,我的腳好了許多,體力也恢復了差不多了。我覺得今天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報導者:禹萌 今天是第二天,我們主要的行程是走完浸水營古道,也就是從屏東走到台東,總長十五點九公里。我自己有心裡準備,這不會是一趟簡單的健行,但是過程還是比我想像的辛苦。 早上我們把自己的胃填滿以後就開始爬山,但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敬拜山神才開始爬山。這趟路程由一位年長的主任帶我們走浸水營古道,他除了導覽以外,一路上都是壓隊。我還滿佩服他的,這一把年紀還跟我們從頭走到尾,很厲害。 山上的天氣比我想像的還要冷,但是這種微涼的天氣運動起來很舒服。沿路上聽說風景很美,可惜的是因為今天起霧所以只能看到灰濛濛的一片。在森林裡可以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而且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午餐,我們吃排灣族的獵人餐,但我有點不習慣。 下午,我們繼續前進。一路上都是下坡,到後來我的腳變得又酸又痛,可是我們最後還是走完全程。 過了一座吊橋,有一輛卡車在等大家。我覺得這算是一種獎勵,因為路上非常的顛簸,車子還涉水過河,很刺激。看這大家笑得合不攏嘴,而且校長說我們走得比之前的學長姊快,我心裡有一些感動。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