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酸鹼指示劑小專題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Nov 3, 2019
  • 3 min read

上一次的「科學魅客」,孩子們從網路上搜尋了許多關於酸鹼的小實驗(這學季,我們的主題是生活中的酸鹼)。透過對話與可行性評估,我們選定了「改良型火山噴發實驗」,讓孩子觀察酸鹼中和的反應與產物,同時延伸出氣球的連結。雖然我描述成「菜市場」。但其實我只是想表述他們很熱烈的討論與實作的歷程。同時,他們和我都一樣害怕氣球爆炸,所以有做好「安全設施」。(事實上只有一組將劑量調大到讓CO2撐大氣球瀕臨爆炸的程度)

📷📷​

📷📷​ 📷📷​ 📷📷​

這是一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探究實作」型課程。長期以來,我們都會透過實作與合作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每一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工具來協助孩子認識科學,建立孩子的科學素養。只是我們貪心地讓許多「潛在課程」在這個課堂裡流動,發酵。所以看起來很「熱鬧」。

當然,科學素養與學習科學的熱情是這堂課的主軸,我們不會偏廢此一初衷。

接下來這三週,我們進入了「認識生活中的酸鹼指示劑」單元,我們讓孩子觀察生活中有那些蔬果可以擔任「酸鹼指示劑」的角色。透過實驗假設與結果,讓孩子描述歸納一些他們觀察的結論。然後才帶入文本(有些孩子自己已經從書籍,網路看到「花青素」這個原因)。

A組女生,將紅鳳菜,紙高麗菜用果汁機打成泥,發現無法產生反應。

「老師,打成泥後,無法呈現汁液的顏色,是不是因為打出來的都是葉綠素?」

「很好的推論,那要不要透過加熱讓菜汁釋出?」(葉綠素的檢驗有可以分支出去成為另一個主題實驗)

「那我們要煮多久呢?」「溫度要多少呢?」

「你們可以自行設定,推理一下」

📷📷​

📷📷​ 📷📷​ 📷📷​ 📷📷​ 📷📷​ 📷📷​

孩子開始思考不同的「變因」對實驗的影響。

同時,我們利用滴定管來讓孩子練習酸鹼中和的實驗。過程裡,各組的孩子要學習思考如何將這麼多種不同的「變因」設計到實驗裡。並依各組的討論進行實驗假設,然後一個一個的測試這些不同蔬果的酸鹼反應。

📷📷​

📷📷​ 📷📷​ 📷📷​ 📷📷​ 📷📷​ 📷📷​ 📷📷​

在孩子整理資料與實驗結果的歷程,一開始他們常常沒辦法做「系統化」的書寫,不過幾次對話下來,我們越來越可以看見他們的「組織能力」。將各種不同的素材,變因透過表格組織成為清楚的結構。

這門課,實作是手段,探究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孩子在觀察現象、蒐集資訊、設計實驗、論證結果、表達溝通、合作討論、評價省思上呈現良好的學習向度。

課堂中以混齡學習異質性分組,讓孩子自然的分佈在小組間。已有探究學習經驗的學長姐自然會有機會擔任leader的角色,率領學弟妹進行實驗分工或是實驗規劃與結論的討論。

由於學長姊也是第一次操作「滴定管」,所以由老師講解後,讓學姊依此「試做」(示範)一次。然後才讓各組自行操作,同時老師在各組間巡視,適度的介入。

大部分組別以廣用指示劑(對照組)操作都可以成功觀察到酸鹼中和的反應。但以自製指示劑進行實驗時,就千變萬化,有各種不同的可能和操作速率。我也樂得讓孩子依自己的學習速率進行實驗。

看著孩子的筆記,我想這些科學客們已經悄悄落入老師的「小心機」裡,我要他們「愛上科學」~愛上學習~

小光校長的課堂紀實

📷📷​

📷📷​ 📷📷​ 📷📷​ 📷📷​ 📷📷​ 📷📷​ 📷📷​ 📷📷​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