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師動磁動🧲》
- happyedutime
- Dec 20, 2019
- 2 min read
By 廷軒老師
上學期一二三年級的主題課學了「聲音」,再做出獨特的聲音玩具,這學期我們延續玩具的主題,要帶孩子們認識磁力、磁場以及磁化金屬等等,我們將孩子們分成三組,每一組學的磁概念都不同,孩子們在當中體驗、實驗、學習後,要成為小老師,將所學的概念教給另外兩組的同學,最終每個人都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磁力玩具。
這兩週我們學了「磁鐵有哪些樣貌」、「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磁鐵的「超距力」實驗、「磁鐵的不同位置磁力大小」、「不同大小磁鐵的磁力」、「如何找出圓形磁鐵的N、S極」、「磁鐵的相吸與相斥」、觀察「不同形狀磁鐵的磁力線」、合作出八道關卡的「磁力賽車道」,每一個環節和概念的引出都讓孩子親自嘗試、觀察,得出結論。

這學期帶這些孩子上主題課真的倍感幸福,拆成小組運作的美好是,課堂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覺得不是這樣,換個方法好了!」
「要小心喔!鐵粉慢慢撒!」
「哇!這超難,但我要試試看」
偶爾的爭執「都是你在做!」「吼不要弄出來啦!」「你小心一點可以嗎」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而背後更能看見孩子積極想參與的心。
不論是一年級、二年級或三年級,每個孩子都卯盡全力投入課堂。
今天我們決定好之後的分工,我向孩子們說:「沒有哪個工作是容易的,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為什麼要選這個工作,我們是個團隊,如果你能力多一點,就幫忙多一點。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敢,那就當作一次很棒的練習。」
孩子們出乎意料的積極選擇自己要的職務,實驗組和講師組的部分孩子們今天就已經試教給我看了,雖然是初體驗但真的要為孩子的認真負責和勇敢鼓掌;海報組的孩子則是努力的畫出清楚明瞭的圖說;材料組的孩子們積極的找各講師調查他們需要的材料數量,以利下週採買。
看著孩子忙上忙下,老師真的覺得好滿足,學習動機和我能感就是這樣長出來的。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管,你從這頭吸進去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另一端流出來的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 Herbert Spencer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