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移地學習第四天|與海說話(2018.10.18)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Oct 19, 2018
  • 2 min read

Updated: Oct 20, 2018

今日行程:永安→爆胎修車店→加路蘭→成功→三仙台→東河→都蘭→大潤發→叢森背包小屋

今天因為聽了一場很精采的分享,時間比較晚,所以由小宮老師來執筆。


小孩在自然的懷抱下,身體變得更鬆了。


前幾日的小孩總是充滿著都市的急促感,自顧自地說著、做著,而忘了聆聽與觀察別人。經過了幾日的生活,他們慢慢地緩下來了,這種身體與心的鬆度,讓他們能夠更打開自己的五官,用身體去感受著旅行的步調,用心去觀察周遭的人事物。

今天小光校長特地租了一台車,校長起了一大早先去台東牽車,但從永安下山的公車竟然沒開,只好摸摸鼻子從永安走到鹿野,再坐火車到台東開車回來民宿載我們。大家收拾好行李,興高采烈地上了小光號,開了不到十分鐘,車子就發出一個怪聲音,機靈的陳漢馬上說:「是不是爆胎了!」我們停下下來察看,「天啊!還真的是。」小光校長搔著頭說。這時大家往左一看,竟然恰恰好是一間修車廠!真是太幸運了。

走路下山的小光校長視角

一個人要去台東牽車的小光校長視角

被釘子扎到爆胎了!


這一刻其實是很重要的緩慢,大家就靜靜的坐在另外一邊,等待車子修好。

我們開著車,從山線開到海線,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吵吵鬧鬧,也一起唱歌,「這個時候很適合陳建年的海洋!」校長說,於是車上迴繞著小孩的海洋聲。

車上望出去的風景,也很美。

往成功的路上,我們到加路蘭小憩一下





一行人進入成功市區吃飯,一大桌滿滿的海鮮料理,「我們大概把三天份的海鮮都吃完了!」校長開玩笑的說。


小孩雖然說著來過三仙台很多次,但一放出去,每個人都還是很享受當下的狀態。


他們正在與海對話,同時是釋放。


回程買了東河包子,小孩竟然還吃得下,出來玩的時候胃口都變得超好。


我們往都蘭走著,到糖廠、部落裡走一圈,一路上遇到了很多願意和我們分享故事的部落青年,「如果我們不回來做,就不能傳承了。」做著月桃編織的藝術家輕輕說著。

寫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是旅行中很有趣的一部分。


都蘭陶舍的姐姐,為我們講解月桃葉的製作。


「表妹的店」的月桃藝術家姊姊說:「不回來傳承,這個傳統可能就沒有了。」

今天晚上我們住在叢森背包小屋,經營民宿的人就是前兩天在鹿野神社所認識的朋友,小孩和他們交換了名片,一位是設計師阿璽,另一位是大俠,在台東經營民宿,小孩們很興奮地想要建立再一次的連結。

簡單舒適的背包小屋

我們自己買了食材煮晚餐,也邀請兩位哥哥和我們一起吃。





肚子餓的時候,什麼都好吃!

因為廚房還沒整理好,哥哥臨時幫我們增設了vip座椅區。

叢森的理念是無塑旅行,因此沒有提供一次性的物品。大俠也準備很溫暖的一場分享會,介紹他在蘭嶼參與海龜保育的工作、講解海龜的生態,最後和小孩討論了,我們可以如何照顧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認真準備與小孩分享的兩位朋友

大俠,叢森背包小屋經營者



感謝這場感動的分享

旅行中,小孩們總在學習著與人之間的互動,縱使有許多摩擦與口角,但經過旅行的調節,能更和緩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並理解他人。與陌生人的互動也是如此,小孩可以在旅行的過程中,自然地與人交著朋友、介紹自己、了解別人,聽著來自不同人們的故事,就像是開啟了一個個不同的視窗,種種關於世界、未來的想像,得以滋養著自己成長。


以下是今天的日誌與分享紀錄彙整(待補):


湘寗的日誌

湘寗的筆記

睿津的日誌


簡婕的日誌

簡婕的日誌2

簡婕的筆記

陳漢的日誌

陳漢的筆記

繼筌的筆記


1 Comment


natalie_li
Oct 19, 2018

大家都好棒~~ 一點一滴都會是人生的灌注跟養分~~~看得我也想一起參予了

Like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