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活建築師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Sep 26, 2019
  • 2 min read

Updated: Sep 30, 2019

「很多人好像對設計有錯誤的理解,認為設計等於讓產品、作品看起來好看。其實不只是看跟感覺的外觀問題,設計是它如何運作。 」 — Steve Jobs ,2003

所以設計的到底是什麼?一定要設計某個東西像是平面或立體作品、某一件產品、網頁介面,才稱之為「設計」嗎?如果設計不只是聚焦在物件本身,以「Design Thinking」為思考途徑,你的眼光將能夠放得更遠。

只要你需要解決某一問題,你都能運用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來發想策略。於是從改善走路動線、教室環境整潔、台北學分組、甚至是個人生活的時間管理,Design Thinking都能使這些問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設計思考的價值不只侷限在創意產業,人人都可以透過 『think like a designer』,解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 設計思考從同理心出發, 鼓勵跨領域合作、發想、動手做, 培養用創新方式解決問題的軟實力。

這一學期的建築設計師初體驗,我們想要帶著孩子將眼光聚焦在自己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美學元素,生活元件。讓孩子藉由特意的主題透過身體感官與空間文化美學的連結,理解空間創作的設計思考。在創作的過程中穿插分享觀點以及討論進而增加同理心及表達的邏輯能力, 以此進行的目的為希望以每個孩子的生活經驗作為創作的基底,讓他們 在創作的過程中將存在於生活的文化美學抽取出來並且打開對空間的感官,進而理解美學的邏輯。

第一堂課,孩子利用基本的幾何圖形,讓自己的創作在平面的紙上鋪展開來。每一個孩子用自己已經發展出來的色彩美學,進入創作的組合與發想。然後透過分享,看見彼此的作品。然後在老師的鼓勵下,進行作品的「介紹」。

📷📷​

📷📷​ 📷📷​ 📷📷​ 📷📷​ 📷📷​ 📷📷​ 📷📷​ 📷📷​ 📷📷​

第二堂課,我們從 2D 邁向 3D,孩子運用自己的巧思進行幾何圖形的設計。過程中,看見孩子彼此的討論,互助與分工。也看見遇到瓶頸的孩子,進行「模仿」學習。看見了老師「適時」介入,與孩子展開對話,鼓勵他們從「無」到「有」,從「想」到「實踐」的過程。

於是我看見了一堂「捨不得」下課的課堂。孩子們很努力,也很享受在自己的「設計」中。當然,最後的成品發表,可以很驚豔的看見孩子的設計與手作。甚至很驚訝地發現幾個「巧手」設計師。

這學期,希望孩子從「設計思考」找到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對於美的品味與實踐。成為最棒的「生活建築師」!

📷📷​

📷📷​ 📷📷​ 📷📷​ 📷📷​ 📷📷​ 📷📷​ 📷📷​ 📷📷​ 📷📷​ 📷📷​ 📷📷​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