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山海之巔 瑯嶠卑南道 110.3.4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Mar 10, 2021
  • 6 min read

全台灣沒有海岸公路的地段只有13公里,「阿塱壹古道」就佔了8.9公里,珍貴性使其聲名大噪。但鮮少有人知道「阿塱壹古道」其實是另一條東西向的道路,現在大家熟悉的,從觀音亭到旭海的路段,正確稱呼應該是「瑯嶠卑南道」,指從恆春到台東的路徑。 幾十年前,古道並不是這麼貼近岸邊,海岸線的大幅後退,成了我們現今可以看到海天一線的「瑯嶠卑南道」,也因而有了機緣可以看見海龜靠近岸邊覓食。但於此同時,我們也看見岸上大量的海漂垃圾,以及不幸吞食塑膠垃圾死亡的海龜......

 

【瑯嶠卑南古道】

報導者:可瀚 到下午我們去阿塱伊古道,在這個古道是在屏東的海岸,在那裡我看到了滿山滿谷的垃圾,而為什麼? 在全世界海洋污染其中寶特瓶也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而台灣的寶特瓶回收很厲害,10個寶特瓶可以回收9個還8個,可是為什麼寶特瓶還是很多?因為台灣製造寶特瓶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政府規定用過的寶特瓶不能再使用一次!在一個環境好的地方,是根本看不到海岸垃圾的!因為在那,每個人在走過海灘時都手握一個袋子,看到垃圾就撿起來,而我覺得台灣的淨灘活動應該不是只清一次,然後過好久的時間才要清第二次,而是要看到就清,這樣才會越來越好。 報導者:詩茜 下午我們去爬阿朗壹古道,其實阿朗壹古道應該叫瑯嶠卑南古道,爬山要先預約,才能進去,而且會有導覽人員說解說、帶路,要入山之前要攜帶證件才能入內。

阿朗壹古道是走海的旁邊,一開始是走在被石頭覆蓋的沙灘,沙灘上的石頭是圓的,是因爲海水沖刷而被刷圓的,而且必須經過50年的時間。一路上左邊都是海,所以都可以聽到海風的聲音,而且走著走著就可以看到海龜,牠們會在海裡游泳,每幾秒就會抬頭一次,但我自己連一隻海龜都沒看見。我們也看到一隻死海龜,因為誤食塑膠袋而被沖到海上。

另一個問題就是海灘都是垃圾,那為什麼人們都不撿?因為撿也撿不完,那些垃圾可能是從蘭嶼或綠島飄過來,大部分都是保特瓶。

報導者:守鎰 吃完午餐後,我們前往了阿塱壹古道,這裡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裡的地形。首先讓我驚嘆不已是它的上下坡,雖然沒有跟淨水營一樣潮濕與長距離,但是它單段的坡度卻比昨天陡,讓我費了千辛萬苦才爬完。之後又迎接了亂石路和沙灘,亂石路凹凸不平,而沙灘則讓人沒有立足點,不管是哪一個都是困難的挑戰。 走到最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完成認證碑,我十分開心的想說終於到了終點,趕緊跑去那邊拍照來記錄這個重要的時刻。雖然距離沒有淨水營古道長,但是地形較為多變,讓我有了跟昨天不一樣的正面感受。 報導者:宥誠

我們去南田村吃午餐後就去阿朗壹古道,那裡有很多石英和石頭,我們先爬了很危險的步道樓梯和我的膝蓋一樣高,長度是看著就想放棄的距離。

等爬完超陡坡、又要走超斜坡、走完後又要走更陡的斜坡,感覺有完沒完。幸好走著走著就到海邊了,那你真的超級多石英,的幾乎每一塊石頭裡面都有石英,對我來講是第一次看到。那裡也有很多海龜,雖然有好幾隻海龜都出現在我眼前,但我卻只看到3隻,其中有一隻已經死了頭已經不見了,導覽員說那是因為吃了塑膠袋而死亡的海龜,讓我了解了生命的脆弱。

報導者:力可 我們拍照完後我們去阿朗壹古道,我們剛開始走就到了一個要檢查身份證的地方,我們像過海關一樣,一個人一個人慢慢的過去。

進去後,我們就像在「跑酷」,一直一直的跑跑跑,然後我們就到海邊,那個海邊還是保育公園,我們走到沙灘的盡頭然後就換走山路,山路很陡,所以很容易就會掉下去。走到底的時候有個最陡的石頭,我也有爬上去,我覺得那裡很美,我們繼續走,走到一半我們看了死掉的海龜,牠的肚子裡面有很多塑膠袋,我覺得牠很可憐🥺。


報導者:恩宥 解說員帶我們走阿朗壹古道,但是其實真正的名字是琅橋卑南古道。這次是我第三次去。阿朗壹古道大部分是礫石海灘,有時會走進山林裡。剛開始走沒多久,我們上了山,山坡非常陡峭,但是只要結束這段難關,就可以看到十分美麗的景色,飽滿的藍色是美景主角,而其他的山、石頭則是豐富的配角,真是鬼斧神工。 走完這一段最難的路段,我們沿著海岸線一直走,一邊聽海浪的歌聲,十分舒服。後來我們沿著山林一路走,找到了出口。我開心極了,因為我以為我的腳會很不舒服、很酸,但我竟然沒有感到不舒服和腳酸。晚上我們大家一起享用大餐。


報導者:禹萌 下午開始健行,古道真正的名字叫「瑯嶠卑南古道」。我們走在礫石灘上,偶爾走進林子裡。沿路上我看到許多垃圾和一隻海龜的屍體,覺得我們應該要更加的注重減塑環保問題。但是我們確在海上看到海龜換氣,看到活生生的海龜,我很開心。到了最後,我開始希望能趕快抵達終點,最後我們拍了一張完成的照片。終於,最辛苦的兩天都走完了,接下來可以輕鬆一點。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報導者:芃卉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裡學到了瀕臨絕種的動物和原住民的知識。這是台灣最大的保護區,從海拔135-3090公尺,範圍很廣。保護區是民國77年所建,而我覺得特別的地方就是那裡是雲豹最後的棲息地。

原住民的祖先總是對孫子說大武山是聖山,是希望子孫知道聖山需要受到保護。原住民都是全部落人一起蓋房,所以祖先死後會在家,小孩出生會在家,代表在家裡,生於家也死於家。

排灣族、魯凱族 都在大武山左右,一開始我以為只有語言可以分辨兩族,後來才知道其實不只,像排灣族是男女平等,魯凱族則是一定要男生當頭目,他們的觀念不同,服飾不同,兩族以百步蛇為主,原住民的觀念是有圖案是盛裝,魯凱族的服裝有百合花,紅色花蕊是頭目和貴族,排灣族並沒有。

排灣族只要獵到兩隻雄鷹,就等同於一顆人頭,便要請女巫埋葬靈魂,我覺得他們很尊重所有東西,因為他們相信萬物有神。

山羊是唯一牛科動物,兩隻山羊的皮可以做衣服,牠們死後角會掉下來,可以做編織,像勾子。

另外我還看到黑熊,有黑熊的皮,和骨頭,那都是同一隻,那是隻真的熊的標本,雖然是標本,但很可愛,骨頭有白白一點一點的,是骨刺,很特別,那邊還有很多其他動物標本。


報導者:守鎰 今天是屏東壯遊的第三天,我們先去了大武山生態教育館。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導覽叔叔跟我們講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差別。他說這兩個之間的差別有四個,語言、節慶、服飾、階級。其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兩個是階級和服飾。導覽員說排灣族男女平權,只要是長子就能繼承家裡的財產。但魯凱族卻截然不同,魯凱族最重視男生, 男生才能繼承財產和擔任重要職位。而服飾則是魯凱族才有百合花裝飾但排灣族卻沒有。他說魯凱族獵殺五隻山豬才能拿到一個百合花,最多五個,而最後一個則是花苞,代表最強的勇士。



報導者:垣任 今天早上起床後整理一下就出門去吃早餐了,吃完後我們去了大武山自然教育中心,導覽員介紹的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差別,有四種:服裝、語言、祭典和繼承制度,也介紹排灣族的信仰,還吹奏了雙管鼻笛給我們聽,告訴我們雙管鼻笛要在冬天做,因為比較乾燥,不會發霉。


報導者:子華 今天是第三天,我們先去大武山生態教育館,這裡主要介紹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差別」和「文化」。排灣族和魯凱族最大的差別在於語言、祭典、服裝,魯凱族的服裝上有百合花,而且只有練過五隻山豬的勇士才可以帶,館內還有介紹許多原住民的珠子上的圖案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像是孔雀羽毛圖案是愛情……,館內要有介紹大武山的生物,希望大家不要傷害這些台灣本土物種(台灣雲豹、台灣黑熊、穿山甲),也不要隨便帶進外來物種。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