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好行 第三天 109/10/28(三)
- happyedutime
- Oct 29, 2020
- 5 min read
Updated: Nov 6, 2020
文字小編:睿治
早餐>大天后宮>赤崁糖>武廟肉圓>鄭成功文物館>碰糖>台灣文學館>蝸牛巷>度小月

【大天后宮】
[報導者:恩宥]
今天早上我們去了大天后宮,大天后宮就位於祀典武廟旁,大天后宮主祀媽祖,大天后宮除了有拜媽祖,還有拜順風耳和千里眼。
神桌前面有人在拜拜,有人在抽籤,而我們在參觀大天后宮,大天后宮是一座很大的廟,裡面不但可以自己diy自己喜歡的平安符,還可以拿到免費的大天后宮導覽手冊,也可以蓋喜歡的章,大家可以去那參觀和逛一逛。
[報導者:芃卉]
門口右邊是龍,左邊是虎,靠龍的那一邊進去,虎則是出去。天后宮很大,裡面很多人。拜拜要拿12根香拜,表達尊重。拜拜地方的旁邊有一隻龍,龍的爪子代表地位,廟裡的龍是3爪,地位再高一點是5爪,因為廟是將軍等級,所以天后宮都是3爪龍。廟的後面有龍井,只要有龍井,就會有2個井,但是天后宮只有一個井,另一個在附近的民宅內。
[報導者:子華]
今天早上,我們先去了大天后宮、祀典大天后宮的特色是他的平安符,可以自己做,
我認為這非常特別,可能也不是件好事,畢竟平常的平安符都需要有專人來做,今天我們自己做效果會不會不好?我求的三個,第一個是給我的,是求考試順利;一個是給爸爸的,是求賺錢順利;一個是給媽媽的,是求家庭平安!
【赤崁糖】
[報導者:守鎰]
今天去了大天后宮之後我們遇上了一個突發事件,導覽的阿姨帶我們去了附近的赤崁糖店。老闆說赤坎糖裡面是甘蔗原糖,不像我們平常的加工黑糖,有很多養分。老闆也帶我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口味像地瓜和薑,都可以幫我們養身。
[報導者:可瀚]
導覽員帶我們去一間有四百年歷史的店「赤崁堂」那一間店賣各種植物做成的茶,老闆還開心的讓我們試吃各種的商品,告訴我們許多關於食物的知識,但在旅途中還是會遇到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報導者:力可]
我們今天去了「甘蔗堂」那裡的甘蔗糖水水的,很好喝。但是黑糖不能直接喝,要不然會太甜。老闆也有做一個實驗,全部的糖都不會導電,但是甘蔗糖完全不一樣,甘蔗糖可以導電。 甘蔗糖也可以做成一粒一粒,直接吃。他們店裡有一個煮過的甘蔗糖,要拿起那個煮過甘蔗糖的大湯匙很不容易。我覺得很好玩,可認識甘蔗糖跟別的糖的區別。
【午餐:武廟肉圓】
[報導者:冠睿]
第三天的午餐是吃武廟肉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肉圓,但實際上碗內卻隱藏了許多的秘密,覆蓋在最上層的粉漿口感帶有嚼勁,一口接著一口讓人停不下來,裡面那一層的肉,吸飽了店家自己製作的醬油,醬油製造了另人無法抗拒的香味,3種味道互相配合,再加上價格親民,製作簡單又快速,這是目前我最滿意的一餐。
【鄭成功文物館】
[報導者:宥誠]
今天我們到了鄭成功文物館,文物館是從1932-2020年,總共有70多年的歷史,裡面有一個荷蘭人向鄭成功屈服的雕像。裡面還有一個玉板長53.8公分,寬6.5公分,據說有人把答案寫在後面,是參見皇上時手持的物品,體型碩大、精美且較無毀損,是台灣重要的玉器。雖然我是認為它不太像玉器,因為全身黑得發亮。
從康熙到乾隆的統治時間從1662年到1874年總共統治兩百多年,其中乾隆頒立葫蘆湖碑,經歷了兩百多年,因歷史悠久,反映了當時的水利狀況,頗有時代意義,而且還發現有一個碑和碑座,並列為古文物,有相當可觀的歷史價值。
此館我覺得很值得去,有很多文物都保持的完整,簡介蠻詳細的,真的很不錯。
[報導者:禹萌] 今天下午的第一站是鄭成功文物館,顧名思義裡面展示了許多與鄭成功有關的文物。鄭成 功的爸爸是安平人,媽媽是日本平戶人,他趕走了佔領台南的荷蘭人。一進到展區我就被昏暗 的光線包圍,裡面有栩栩如生的鄭成功畫像和象徵「屈服」的雕像,而我覺得它非常有意義,因為是荷蘭人在鄭成功面前屈服。展區還有展示古時候的護照,鄭成功發明的錢幣和他的草書,非常的有趣,讓我的腦中閃過當時生活環境的畫面。
【椪糖】
[報導者:可瀚]
在台灣文學館前我們要去做椪糖,在做椪糖的時候要加黑糖砂糖和水,之後開煮了!在煮的時候要不停攪拌,但有「慢」之後變稠了要馬上加小蘇打粉,要一直用超音速那一種速度攪拌後椪糖就會發起來了!可是我覺得椪糖有點太甜了......
【台灣文學館】
[報導者:守鎰 ]
今天我們去了台灣文學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裡的辯論展,那裡是在說關於在1970年代的時候的文學。那時學者們都在爭論,到底要模仿西洋的寫作方式,還是本土的寫作方式?有許多作家都寫出了許多不同的文章。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作家,像葉石濤、楊逵都是我新認識的作家。我倒是覺得沒必要吵,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跟堅持的事物。
【蝸牛巷】
[報導者:詩茜]
剛走進蝸牛巷,一進去感覺不像蝸牛巷,走進去牆壁上有一些壁畫,某一些角落有蝸牛形狀的石頭,上面有太陽能板,巷內有古色古香的感覺。大約由7塊區域組成的蝸牛巷,有很多岔路,巷內每個地方都不同。老師說,她有去走一走,聞到一股豆味撲鼻而來,是許多傳統店舖存在的精彩巷弄。蝸牛街同時也是台南文青的歷史街區,適合拍照和打卡。
[報導者:以甯] 到處都是鍋牛。今天我們來到「蝸牛街」,那裡有許多景點可以拍照,也有許多創意、獨特的造型蝸牛,是一個豐富的巷子。
灰牆上出現了蝸牛的蹤跡,蝸牛有著湯匙做的觸角、鍋子做的殼、木頭做的身體,十分可愛。牆上有逼真的彩繪,讓遊客自由拍照。古老的店家至今仍在營業,熱心的為顧客服務。
我看到牆面上有葉石濤寫的<死亡與傷痛的歲月>:「我們在這個非常時期必須有所發展,否則這讀書會就會變成虛無的把戲。」,這些話都讓我細細咀嚼,以前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晚餐:度小月擔仔麵】 [報導者:垣任]
在參觀完台灣文學博物館後,我們走去路去度小月擔仔麵。擔仔麵原本有一尾蝦,但我很討厭蝦,所以我就給同學吃。擔仔麵的配料除了肉燥和蝦以外就只有豆芽菜了。服務員說湯頭是蝦,但是喝起來完全沒有蝦的味道,反而有一種難以用言語完整形容的甘甜味道!服務人員會特別問有沒有對蝦過敏,有的話服務人員會把湯換成清湯。擔仔麵的麵量比較少,但整碗都是精華,我點了兩碗才吃飽,非常的滿足。自己一個人或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都很推薦。
[報導者:可瀚]
度小月裡他們的招牌是擔仔麵,他們的擔仔麵是用肉臊湯來當湯底之後,再加上豆芽菜,最後放上ㄧ尾蝦當作點綴!能在走完這一天辛苦的旅途後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麵,雖然只是一碗小小的麵,卻有大大的滿足。
【個人小日記】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