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喜歡吃無菜單料理嗎?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Oct 9, 2020
  • 4 min read

你喜歡吃無菜單料理嗎?喜歡廚師長端出來的好料理驚喜嗎?喜歡聽她娓娓道來的料理故事嗎?


很多實驗教育都告訴孩子(家長),你可以自己決定你要學什麼?有興趣自然就會學得好?然後我們可以像吃無菜單料理那樣,自己決定我們要出什麼樣的菜?怎麼「煮」我們自己要煮的菜?但是,我們沒有學過「蒸煮炒炸」、切刀功、認識食材~等基本廚藝,我們如何在廚房工作?如何做出一桌好料理?


本週的科學Maker課程因為有幾個孩子看見學姊的專題實驗,所以也想嘗試「燒烤」的滋味。外加接近中秋「烤肉」節,所以小光就將「熱力學」實驗提前挪到前面來操作。

透過之前的前導實驗,一方面也讓孩子練習記錄數據,從數據顯示中描述資料的意義。孩子們分別先以蠟燭、酒精燈加熱裝了水的燒杯,依此練習畫出座標圖,接著測試「X」(X是孩子們想測試的一些生活中的物質)可以讓定量水溫度上升多少度?


科學是很生活的一門學科,舉凡生活中看見的各式器具,手機、電視、微波爐、桌椅~生活中用了大量「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科學是很實用的一門應用學科,因此這門課有一個任務就是讓孩子透過「實境學,動手做」,從「想」到「做」的過程,去探究、預測、觀察與玩實驗,讓孩子透過現象,發展成一個專題。


老師角色在這門課的一開始,是要將學生「領進門」,透過一些主題實驗,帶著孩子習慣實驗室的「生活」,習慣將自己當成實驗室的主人,習慣在實驗室與人合作,習慣在實驗親自動手動腦,習慣問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原理。


中秋連假,南下探勘移地學習的場域,在不同的餐廳用餐。職業病發作了,看著吧檯,就開始解釋起為什麼要將實驗室設計成「吧台」的原因?(這餐飯真是硬呀~我家娘子應該食難下嚥~)


一般的印象,實驗課都是老師講、學生做,老師決定每次的實驗項目。我將實驗室變成吧台,一開始確實是以老師主導實驗的項目,實驗的步驟。因為這是一個訓練過程,透過老師的介紹與設計,讓孩子從幾個經典實驗進行實驗室環境的熟悉、實驗程序、實驗安全與器材使用的練習。再透過對話與討論讓孩子慢慢浸潤在提問、思考、假設與操作的習慣裡。這時老師像是一個提供「特色餐」的廚師,帶著孩子去感受「實驗課」的有趣,同時認識(鑑賞)食物的美味與豐盛。這個階段老師的主導性比較高,介入也比較多。


隨著孩子的鑑賞能力越來越好,對於探究實作的能力累積了一定的「戰鬥值」後,我們開啟了「師生共作」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協作者」、「支援者」,成為「教練」。孩子在大主題的架構下,可以開始提出各式的問題,然後舉出他想探究的科學原理,科學實作小專題。老師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共同體的一員,與孩子們一起討論他們的「疑惑」,這過程有很多「驗證性實驗」、「虛擬的實驗結論」,同時很有很多的「失敗經驗累積」。這時「吧台」的另一個效果出現了。


孩子們在實驗的過程會看見彼此的實驗,同時透過proposal 看見、聽見其他組的實驗設計、結果與問題。孩子可以加入別的實驗組,參與不同實驗。也可以提供意見。可以彼此對話、討論、模仿(這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老師的角色變成了教練,同時進入「無菜單料理」前期。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對於實驗實做的觀點,也可以設計自己的實驗。這個部分,我們已經進入了以「學習者中心」的學習概念。


第三個階段,孩子進入實驗室(或是孩子自己的自主專案學習課程),直接發表proposal,直接主導自己的實驗,這個無菜單料理的主人是學生自己,教師和孩子是夥伴關係,也會轉化成孩子的「顧客」,一起享受他的「無菜單料理」。教學相長,老師也變成了學習者,和孩子一起學習,向孩子學。這是小光實驗室的「生態系統理論」。一路上有許多從這個實驗室畢業的孩子,習慣探究實作的科學學習方式,甚至變成他們學習的DNA。


中秋佳節,獻上孩子的「燒烤」實驗,這是我們很愛的實驗。在流言追追追的歷程,我們讓孩子認識的「洋芋片」是可以燃燒的,同時他們要思考,一片洋芋片倒底有多重?可以燒多久?可以讓定量水溫度上升幾度?然後煮熟一碗泡麵要多少公克的洋芋片?換成其他食物可以嗎?

過程中,洋芋片會滴油?會冒煙(黑煙)嗎?所以有孩子說: 「老師,洋芋片燃燒是因為有油嗎?所以直接拿油來燒可以嗎?」 「老師,沒有油可以燒嗎?」 「油滴下來,洋芋片的質量改變,會影響燃燒時間嗎?」 ~~~~~~ 哈,有些孩子進入第二階段了~學季過一半,可以開始部署更多探究實作實驗。 明年想要來寫一篇「吧台實驗課」的論文。來談談生態系統理論在科學探究實作的行動研究。 祝福大家中秋佳節「烤肉」愉快~


小光校長的實驗課堂紀實 2020 中秋

 
 
 

コメント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