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賞識與您相遇的孩子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Dec 25, 2019
  • 2 min read

By 駿老

一直都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樣貌,就算會有類似的,也還是不一樣。

  班上有個學生,9月剛遇到的時候,很容易在課堂中忽然就發言,發言的內容可能會跟課程有一點點關聯,但是那種關聯性可能只有個5%或是10%。對,少的可憐,但是,如果多想一點點,卻會發現他說出來的,是當下的討論或是課程繼續延伸下去很遠很遠之後可能會出現的討論內容。又或者,因為他的課外知識比較豐富,腦袋動得又很快,很容易在課程還沒鋪好之前他就把謎底揭開(完全就是一個會暴雷的類型~)。   

如果在以前的或是比較傳統的課堂,這樣的學生應該很快就會被送出課堂,或是輔導室,然後就被歸類到"干擾上課秩序"或是"都在講一些跟課程內容無關的"甚至,"破壞課程"之類的類別去。

  

但是,仔細想,我小時候好像也是這樣?課堂上的內容我知道了,我的思緒就很容易飛到再更之後的東西去,或是,開始發呆,放空,又或是,因為太早破老師的梗然後被老師白眼。

  

接了幾次這孩子丟出來的球,也讓他知道我有辦法接到他的球並且丟出更深的問題給他(有幾次他還被我嚇到:老師你怎麼知道!)之後,我轉而要求他,發言前要舉手,然後你要學會踩剎車,讓別人有機會想答案,而他,也開始養成這樣的習慣,不只是跟上班上秩序,也努力學習分享知識的時機點。   

然而,孩子自己對自己的形容,卻是相當的,嗯,負面。   但是,昨天在山上,卻是看到他一邊碎嘴,一邊手拉著學弟妹,甚至在路上,也會像是老媽子似的念著學弟妹的安全。行進間和休息時間,看著他總低著頭,不禁感到心疼:誰說,你冷血、無心?

  

"你放心,我,承受你這些,不管是內在或是能力。我也會帶你去學習怎麼與這樣的自我相處,再往外走,只要你相信我確實有這個能耐,可以接你的情緒或是你的提問。"   這是我曾告訴這孩子的家長,也是我告訴其他類似孩子的話。




文章同時刊載於「駿老只是個駿老」粉絲專頁


Recent Posts

See All
里山塾~魚路古道大縱走

金包里大路(民俗專家林衡道先生稱其為魚路古道),是早年金山地區居民挑魚貨及物產送至士林、大稻埕的路徑。 這次里山課以金包里大路縱貫為主要探究目的地。在行程安排的討論歷程中,我們為孩子刻意安排了這一條先民篳路藍縷,貫穿七星山的陟直山徑。因為它不僅是一條饒富趣味的歷史古道,同時...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