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山是一所學校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Dec 26, 2019
  • 3 min read

Updated: Dec 29, 2019


在台北的里山間踩踏,不僅是因為這是環衞台北盆地的綠帶,更是因為這是俯瞰我們居住空間的鳥目所在。由遠而近的「看見」台北,踏著前人的足跡,尋找一隅「深呼吸」的山野小徑。套句排灣兄弟Cudjuy Isumalji 的話語:「透過步伐感受土地的律動,與自然萬物一同吐納前人留下的美好。」


中學季的里山課前,一直處於忙碌狀況,忙到臨出發前還無法定案要去那一個「秘境」?同時一方面要趕研討會的演講稿,一方面要準備訪談資料。所以上星期匆忙回顧了幾個秘密基地,最後決定就是你了~內溝山。


嚴格說來,它不是一座山,它是好幾座山的連結。屬於五指山系的內溝山,康樂山,明舉山連成一線。思考著全校孩子的不同屬性與年紀,不同的體能需求與攀爬腳程。於是,做了幾個腹案。決定當天的教師團與家長團轉化為陪伴角色(注意安全為主要任務,同時進行觀察紀錄),臨時下命令給國中部的孩子,讓他們打散進入一二三年級班群,擔任指揮官與照顧者。四五年級由同學自行推舉指揮官。藉此驗收一下他們平日在台北學與台灣學培養出來的領導與溝通能力。



一早勤前教育之後,我們就依各分隊的組合,分批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集合點會合。本來預定讓一二年級孩子搭乘小巴進入內溝溪集合點。但剛下車就看見小巴從眼前呼嘯而過,留下驚呼的學長姐。重新整隊後,大隊魚貫步行入內溝溪明舉橋。一路但見學長姐練習招呼小小孩,維持隊伍秩序與安全,竟無人喊累。於是在內溝溪自然中心前平地作操整裝,然後利用明舉山的小步道做熱身。


沿途,可以看見不同學長姐吆喝或輕柔的陪伴學弟妹拉繩索攀登小山徑,也發現平日大列列的孩子竟細心的牽著小學弟妹的手,亦步亦趨地走上山徑。(今日會議,軒老師說他看見大孩子的表現,看著都快流淚了,小光何嘗不是~不過有一部分可能是鐵腿鐵到快流淚了~泣~)


繞一圈下山後,我們直接走下內溝溪畔,感受美麗的小溪所帶來的潺潺水聲與光影的變化。當中當然也設了一個小關卡,讓孩子在溪澗中「跳石」而過。對有些孩子來說,這也是需要「勇氣」的小關。然後我們就正式挑戰接下來的「內溝山」,讓孩子們挑戰那一個垂直的小山壁。四五年段大孩子的腳程快,體力佳,很快地到達攀爬處。但面對山壁,有小孩稍有難色,於是國中部的孩子與老師合作,進行「護駕」的工作分配,讓孩子依序攀登。過程中看見孩子的互助與合作。也看見學長姐的細心與耐心。刻意配合低年級孩子的攀速,緩緩地爬上垂直岩壁。真是令人感動~







下到翠湖後,緊張的心情轉為放鬆,也讓孩子在山谷地敞開心胸玩了起來,看見大小孩子玩在一起,身心舒展。不亦快哉~遂將包裡的餅乾與八寶粥取出與孩子們分食,天光靜好,天地現充飽充滿,帶著愉悅的身心靈下山。


想起從前寫的一首詩:


山是一所學校

天空兩行字、請用力讀

樹鵲、台灣藍鵲將與我們一同上課

帶領我們一同翱翔森林

熟悉每條河流的歌譜

熟悉每株林木的服裝

熟悉每條小溪流的脾氣

山徑會通向山的屋頂


龐大的石頭、堅忍的立正

頑皮的松鼠、機伶的午睡

落葉與山果、將重回泥土的懷抱

我們在這一條幽徑裡緩步徐行

踏入溪水裡 觀看溪魚追食躍水波


走一座山

和一群嘻笑的「小猴」們

找回他們自己的童年

也追憶自己逝去的青春

請緊緊地繫住嗅聞自己的童年

在一座山的天地教室裡 上課

整面山都是我的課本

我會記得這盛夏的童心光年~


小光校長     里山課 後記   2019/12/ 25


特別感謝教師團與家長團的支援,讓小光得以任性的吸飽沿途的「風景」,Masalu~





Recent Posts

See All
里山塾~魚路古道大縱走

金包里大路(民俗專家林衡道先生稱其為魚路古道),是早年金山地區居民挑魚貨及物產送至士林、大稻埕的路徑。 這次里山課以金包里大路縱貫為主要探究目的地。在行程安排的討論歷程中,我們為孩子刻意安排了這一條先民篳路藍縷,貫穿七星山的陟直山徑。因為它不僅是一條饒富趣味的歷史古道,同時...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