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歷史與山徑的邂逅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Nov 10, 2019
  • 2 min read

台北學:劍潭山走讀

「蛤!這裡是拜鄭成功的?」

「啊!有啊!國姓殿有沒有看到?」

「但是,鄭成功有沒有來台北?」

學姊:「沒有!」

學姊:「鄭成功經過這裡時,渡潭,遇見水怪興風作浪,正將身上佩劍射入潭心~」

「你說,他把寶劍射入溪流,基隆河嗎?然後妖怪就被鎮住了。可是,鄭成功根本就沒有來(台北)呀~」

學姊:「對~」

「所以這是一個小說家寫的東西!」

學姊二:「地名由來與荷蘭人有關。河邊有一棵樹,荷蘭人將劍插於樹,樹生皮將劍包起來~」

「噢,樹皮長起來將這把劍包住,所以這棵樹是妖怪!果然非常魔幻寫實~」

學姊二:「因為這個傳說,所以還有歷史證據~」

「明明是個傳說,還有歷史證據~」

學姊二:「有學者根據傳說考據荷蘭人曾經到這裏的證據。荷蘭人的探險隊曾經畫了基隆河的地圖」

哇~爬個山可以聽到這麼多故事!原來劍潭山是一個充滿傳說的里山。看來可以來這裡玩一下「傳說對決」了。

📷

📷 📷 📷

兩個導覽學姐在課前非常用心的準備導覽故事。同學和學弟妹們聽得一楞一楞的。同時他們選定了鄭成功廟作為導覽說明的位置,真是神來一筆。原來上山的目標是透過劍潭山重新複習台北盆地的方位、地景與地貌。但是兩位學姐精心規劃了導覽的內容,透過故事巧妙地把地景融入其中。在山徑除了生態廊道的體驗,同時藉著鄭成功的故事,我們又複習了一次台灣史。

📷

📷

台北學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學,它本身是一個跨領域的學門,透過室內課程文本的導讀,摘錄練習與任務分配,我們才走入天地教室上課。正個城市都是我們的教室,好處是它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情境,孩子們在現場會有第一手的體驗。有走有讀、有體驗、有對話。還有孩子的合作學習,反省回饋。

重點是,他們自己採集故事,增加了走讀的豐富性。從生活周遭的環境,認識自己住居的城市。生活就是教科書,自己編輯走讀的文本。知識不再是冰箱裡毫無感情的冰冷文本。是孩子彼此閱讀後的「認識」。我喜歡孩子在這個城市走讀,喜歡他們壯遊台灣,去深刻認識自己的生長的土地。用自己的雙腳去踩踏,用自己的言語去述說,用自己的文字記錄自己的「見聞」,然後「見自己」~

孩子,我喜歡你眼中閃耀的光芒,喜歡你為自己學習負責的主動,你真棒~

                       小光校長的台北學紀實     2019 秋學季

📷 📷 📷 📷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