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北學:板橋林家花園的國家寶藏

  • Writer: happyedutime
    happyedutime
  • Mar 23, 2020
  • 3 min read

Updated: Apr 3, 2020







第二回合走入板橋林家花園 行前的準備工作依然請輪值的指揮官分派任務 不同的是 這次採取單線操作 私下另外下達秘密任務給四位學生,三位五年級學姊帶領一位四年級小妹 請他們利用林家的建物特徵與歷史脈絡設計關卡 我們將在林家花園進行「尋找國家寶藏」任務 藉由提示的線索、林家的建物特色、花園內的各個樓台建物與人物的歷史典故 讓孩子利用林家宅邸的這個時空劇場,玩一場藏寶解謎實境賽








穿越時空的起點從擊鼓書屋~不是,是汲古書屋~開始 第一組很快地找到暗號的藏身所在 只見一群小孩狂奔向[方鑑齋]去破關 印象中 電影[血觀音]那場王夫人夜宴的場景就是在方鑑齋拍的 好啦,不該岔開正題 這個寶藏的闖關設計由學生秘密設計,老師除了我之外,其他老師及同學都不知 (其實我也不知,因為交代完秘密任務的目的與重點要求後,我也不知他們要怎麼佈題?) 但是可以看見同學專注參與尋找寶藏的任務






同時可以看見前一次來林家花園的導覽與[自由行],讓許多孩子能發揮他們自己的即戰力,協助自己的小組[過關斬將],邁向破關之路。 有一位夥伴老師問我 [小光,他們上一次不是在整個花園裡暖暖蛇?怎麼這次尋寶時,有好幾個平日看起來不太專心的孩子,能夠那麼快找到線索,或是記得那裏有甚麼?或是領著夥伴前往寶藏關卡的藏身之處?]

嗯,這一部分真的很有意思~ 您和這一群孩子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你將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同時也會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式 有些孩子看似不專心 ,但很可能他是聽覺型的孩子,當別的同學正在導覽時,他就已默默記下。也有些孩子是視覺型,需要在家先閱讀完資料,現場透過走讀觀察,幫助自己記憶文本情節或是空間分布與特色。

例如,在來青閣與方鑑齋都有看戲的戲台,但來青閣的功能與方鑑齋不同,有些孩子運用視覺觀察記住了特點,有些孩子則是聽導覽記住了故事情節與重點,更多孩子是複合型的。 我們若將教材佈下[層次],不同學習型態的孩子可以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學習工具與進路。然後透過合作學習,將彼此的學習遷移進行重組與複習,利用[現場]進行導覽與破關解謎(形成性評量),如此既加深了孩子對林家宅邸的空間認識,同時也串起台北學出城走大漢溪沿線的相關史料故事。

正如前篇台北學分享的文章中所提的觀點:台北學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堂[地方學]。我們想藉著台北學讓孩子找到認同這片土地的情感與生命連結。藉著方法論的引入與練習,將素養導向的學習引入孩子的學習歷程。讓他們不再只是背誦教科書冰冷的罐頭知識。 一場尋寶活動,正式展開孩子們的[國家寶藏計畫]:

我彷彿看見300年前划著艋舺巡航在大漢溪裡的平埔族朋友,在霧鎖溪畔的尋常日子裡,看著漳州林家帶著壯丁護著妻眷從新莊划向大嵙崁~而遠處火把的明暗閃爍中,人影晃動夾雜著刀械鏘鏘聲與嘶嚎聲.... 手掌握緊小槳,無聲的划入冰冷的溪水中,漸行漸遠的划進視界邊緣的無邊江霧中... 小光校長的台北學紀實





















Recent Posts

See All
歷史與山徑的邂逅

台北學:劍潭山走讀 「蛤!這裡是拜鄭成功的?」 「啊!有啊!國姓殿有沒有看到?」 「但是,鄭成功有沒有來台北?」 學姊:「沒有!」 學姊:「鄭成功經過這裡時,渡潭,遇見水怪興風作浪,正將身上佩劍射入潭心~」 「你說,他把寶劍射入溪流,基隆河嗎?然後妖怪就被鎮住了。可是,鄭成...

 
 
 

Comments


Join our mailing list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Twitter Icon
  • Black Pinterest Icon
  • Black Flickr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2023 by The Mountain Man.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