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職人講堂初體驗
- happyedutime
- Sep 23, 2019
- 3 min read
Updated: Sep 30, 2019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By St. Augustine
去年,帶著六年級的孩子進行移地學習,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壯遊」,一路上孩子遇上各種「美麗的風景」:在鹿野永安國小守護孩子的校長,老師 ;從台北移居台東的建築師,卻從事綠蠵龜保育與台東土地結合的民宿主任~「大俠」。在偏鄉擔任課後照顧的退役潛艦艦長,隱身關山的料理高手~同心水餃店老闆,在屏東牡丹作社造的沈仲文,隱身台南巷弄的慕紅豆~·~·~·

百工職人講堂
加上多年前讀到的「尋百工:四個年輕孩子與一百種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四個還在就讀大學的年輕人,花一整年的時間,走遍台灣大小鄉鎮,尋訪在時代快速滾動下日趨湮沒的100個傳統行業/手藝的動人紀錄。以年輕的眼、真摯善感的心,腳踏實地去尋覓、挖掘這些曾和庶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市井工匠與職人,用文字和圖像去捕捉親身的見聞,刻劃每一個默默堅持的身影,及其深植於斯土民情所蘊含的生活智慧。
於是,我也開始思考,是否能以此啟動一門課,帶著孩子們去尋找一種「職人」精神,一種對生命的堅持,對理想的專注。
於是,和教學夥伴討論了這個課程開課的可能性,也和孩子們一起對話他們的想法。
最後,我們決定以扎根理論的「人類學」方式,進行這堂課。為此我們將這門課命名為「百工職人講堂」,我們要帶著孩子去認識生活中的各種職人,透過採訪與編輯,一點一點的收集生活周遭的百工圖像,並透過部落格的書寫與報導,記錄下每一個認真與堅持的身影。
美國作家Daniel Abraham曾說過:「有勇氣離開海岸,才能發現新海洋」。我們將帶著孩子打破他慣習的舒適圈,面對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
首先我們先從「一碗入魂」~猿羽川的料理餐車環島計劃,認識在地食材,在地濃濃人情味,認識美麗台灣。同時了解什麼是「故事」?什麼是「好故事」?帶著孩子看看什麼是「報導」?什麼是「紀錄」?

認識臺灣人情味的溫度
第二週,我們開始帶孩子看看什麼是「訪談」?一個節目剪輯前,企劃的訪綱是什麼?我們如何從剪輯後的影片推敲出原來的「提問」?
我們選擇的是TVBS「看板人物」訪問微熱山丘許銘仁董事長的故事。
以前鄉下人就有「奉茶精神」,不做生意就在奉茶了,做生意竟更應該把「奉茶」這個精神融入,變成一個很文雅的行銷模式。~許銘仁
讓孩子在這兩週的文本中體會「職人」堅持的精神,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職涯」做一點編織。更重要的是孩子歸納出這兩位職人都是很有「溫度」的人,這個潛在課程真是太棒的收穫。
第三週,我們直接到微熱山丘民生店,帶著孩子在那體驗了「奉茶精神」,也受到店職員熱情的招待。竟然讓孩子可以在店裡「上課」,哈,「整個城市果然都是我們的教室」。店裡的職員也回答了我們的一些疑問。結合室內課堂,我們也談了一些關於「體驗行銷」,「跨界合作」的課程內容。同時讓孩子們提出自己的現場觀察紀實。
哈,我以為自己在上商學院的課。這樣就撈過界了。不過看著孩子聚精會神地寫紀錄,品嚐美食。這樣為師的絞盡腦汁設計課程真是太值得了。
小光校長的「百工職人」課堂紀實
ps.特別鳴謝小軒媽媽今日陪我們到微熱山丘「奉茶」,更感謝微熱山丘店職員耐心「奉茶」的人情味。

大家一起討論如何進行訪談?

走訪微熱山丘

奉茶精神初體驗

上課了

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個很有溫度的「美食」

享受食物的美感

茶與餅在口腔跳舞的味覺饗宴

整個城市都是我們的教室

撈過界的跨界之旅

嗯,人手一包「伴手禮」
Comments